論文查重對于圖書館的采訪、驗收和編目等工作流程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文獻采訪過程中的論文查重,即查檢、核對書商提供、讀者推薦或采訪人員擬采購的圖書是否已入藏或預訂過,以決定是否訂購或增補冊數,避免重訂。采訪論文查重是控制文獻復本量、節約經費的重要措施,也是了解館藏情況、提高信息資源采選質量的方法之一。在論文查重過程中,通過拓展范圍、靈活檢索、綜合考慮、細心核對可提高論文查重質量。
1 內容的拓展
“復本”應不限于圖書內容和書目信息完全相同的書,同一種書的不同版本,要分析判斷其是否新增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內容,如果沒有就不必購進新版本,除非原來的復本量不足。
對于內容近似的書,既要考慮各館對這方面文獻的需求量以及現藏量,還要分析待選文獻的學科性質和學術價值,與原有館藏中同種類文獻的相關程度,待選文獻是否比已有館藏同類文獻的學術價值更大,或者是否簡單重復,確實需要時才購置。
2 載體的延伸
不同載體形式的可替代文獻十分豐富,論文查重時應兼查不同載體的復本情況。電子文獻在一定條件下可替代紙本文獻。筆者認為,在一般情況下,圖書館可考慮下面一些文獻的替代:1)介于買與不買之間的文獻。這類文獻在采訪選擇時經常碰到,主要如:文獻內容屬于采訪范圍,但水平一般;較為重要的書刊,但價格偏貴;已有館藏,只是復本稍嫌不足;新版本頻出的圖書。2)價格昂貴,但利用率不高的外文書刊。文獻的論文查重范圍應包括各種載體,例如,廈門大學圖書館對于推薦訂購的外文期刊,論文查重后發現館藏沒有紙版但有電子版,或屬OA期刊,依照采訪原則概不新訂。
3 靈活論文查重
論文查重工作有不少技巧,靈活運用可提高效率和準確性。在具體工作中,采訪人員常常根據自己的習慣和偏好來選擇不同的檢索點,但為了避免漏查,論文查重的方式應靈活多樣,可以選用多種方式混合論文查重,并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匹配方式(如前方匹配、中間匹配或者是完全匹配)來提高查全和查準率。有時會碰到某些前冠小字或數字是否為題名一部分的疑惑或者前置詞不確定的問題,這時可通過截詞論文查重回避難題。
在論文查重過程中碰到某些記錄有疑問時,采訪人員應根據常識進行判斷,看看是不是檢索詞不準確、不規范,或是同書異名、同作者異名(如“卡內基”與“卡耐基”)等,要分析判斷可能正確或變異的檢索詞,加以試查,或改變、結合多種檢索途徑試查。論文查重時要正確處理標點符號、空格、數字、漢語拼音及外文字母,避免漏檢。
4 統籌考慮
在采訪實踐中碰到某一待選近似文獻是否去重,或作為準復本購置,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分析其價值及本館讀者對該書的潛在需求;近似書內容的相似程度及館藏數量;是否有不同載體的版本或共建館已訂購,等等。
復本量也需統籌考慮。館藏復本量少的,要根據該書的潛在利用率和價格等因素來考慮是否增訂復本;屬于“重點采選”范圍且價格適當的,可考慮電子圖書和紙質圖書同時入藏,但應減少紙質圖書入藏復本;對屬于“一般采選”范圍的,則可考慮只收藏紙質圖書或電子圖書。若屬于本館“重點采選”范圍或分工協調采選范圍,但其他圖書館也已訂購或收藏,則采選時可減少入藏復本。
此外,參與館際聯合采購或地區協調采購的圖書館,對某些文獻的采訪論文查重范圍還需擴及其他圖書館。對于上文提到的粗心大意容易出錯的幾種情況,要特別細心辨識、核對,正式發訂前要進行“二次論文查重”,避免誤訂。必要時,叢書要分別查找叢書名和單冊題名,對于有分卷題名的多卷書,既要用總題名論文查重,又要用分卷題名論文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