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一般論文作者多少都會借鑒一點書籍當中的內容,那么,書籍是否在知網檢測系統的范圍內?換言之,知網檢測能檢測書嗎?筆者在這里為大家進行一個簡要的介紹,知網檢測系統能檢測書嗎?以讓讀者了解知網檢測是否能夠檢測書籍。
首先,當前我國95%以上的高校都在使用知網檢測系統對學生是否存在學術不端行為進行檢測,因此,對于高校畢業生而言通過知網檢測已經成為其順利取得答辯資格的前提,但是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通常都會運用到文獻法,對于一些文獻的借鑒和引用是不可避免的,而該部分若字數過多或者是引用不當就很可能導致學生論文知網檢測的重復率高,導致學生無法順利獲得答辯資格。
其次,應當明確的是并非所有書籍都在知網檢測的范疇之內,也就是說,只有被知網數據庫收錄的書籍才在知網檢測的范圍之內,但是,由于我們無法羅列所有的被知網收錄的書籍,學生在引用書籍當中內容的時候,切忌不可抱有僥幸心理,而是應當要認真運用好引用的格式,而且不可在文章中僅僅是對書籍內容的簡單堆砌。
最后,盡管當前知網檢測愈來愈智能化,已經可以識別大部分引用內容,但是其前提是依賴于引用格式正確,而且據了解,若一篇文章某一部分的引用字數超過6%,即某段文章一共由1000字,其引用了600字以上,該部分也有可能被知網判定為抄襲。因此,學生在對書籍內容進行引用過程中也不可過于堆砌,而缺乏自己的觀點,否則無論是從重復率而言還是從文章內容來看,都難以順利通過。
綜上所述,知網檢測可以檢測書籍,其前提是該書籍被知網收錄進數據庫與文章進行比對,若學生借鑒和引用書籍當中的內容就應當正確運用好引用格式。隨著知網系統的不斷革新,其收錄的書籍將會愈來愈多,這也意味著學生切忌不可抱有僥幸心理。